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资米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资米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部分认同。
首先赞布罗塔的话里,对两家俱乐部的管理认定,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但关于国米的崛起,还有点问题需要讨论。
米兰双雄的处境,源自投资者的不同选择
米兰双雄处境的差异,投资者的眼光和选择占很大因素。
2017年4月13日,贝卢斯科尼正式将米兰移交中资,结束了自己在米兰俱乐部31年的统治。这个选择从现在眼光的看,存在不少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资不懂行,也没有眼光和运营能力。
管理层选择两位前国米高层,投资上罔顾自身经济承载力的不足,营造出“We are so rich”的泡沫,结果是将米兰彻底从缺少运营资金的现实里陷入到债务重重的泥潭之中。
中资时代,无论是在球队和球迷之间的联系,还是在整体的运营发展中,都存在很大的隔阂,这也让人疑心中资投资球队的目的,也由此引来了意大利司法部门的调查。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地鸡毛。
后续从中资手里接盘的埃利奥特,资金体量有,但同样不懂行,也不想懂行。美国人眼里的米兰和纳斯达克的股指没有区别,不过是一个符号,只想着逢低吃进,遇高则抛。
他在运营上吸取了中资的教训,找来了一众米兰背景浓厚的球员,迅速收拢了球迷,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双方在对米兰商品的价值认定上存在根本分歧,导致了不管是和莱昂纳多,还是和博班马尔蒂尼,美国佬都没办法和他们达成一致。如何把这个商品的价格做上去,他市场不熟,销售渠道不懂,就更别提怎么样再去做大做强。
所以说米兰的管理层混乱,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反观蓝黑阵营,说苏宁带动了国米的崛起,也没有问题。
有一点很有趣,就是米兰城这两家俱乐部,在投资掌权者的更迭上,基本上是一致的步调:都有一个决定了一个时代的主席(米兰老贝,国米莫拉蒂);都在原主席离开后进入过渡期(米兰李勇鸿,国米托希尔);又都在过渡者之后进行了掌权者的二次更迭。
区别在于,苏宁比美国佬有想法,有运营手段,有长远规划。
托希尔入主,是在贝卢斯科尼执掌米兰的最后几年。印尼人虽然对于国米的贡献并没有美国《福克斯》吹嘘得那么厉害,但他确实利用自身的运营让国米在债务上削减了不少赤字。
问题在于这对于国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进入21世纪第2个十年期,意大利足坛的环境变化已经越来越明显:阿涅利家族掌控的尤文一家独大,其余的球队要么如罗马拉齐奥没有雄心,要么如米兰国米财政吃紧,那不勒斯能在这种情形下差点掀翻尤文,已经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这一点上,苏宁挽救了国米,也挽救了意甲越来越乏味的竞争形势。所以说苏宁正在带领国米崛起,也是没有问题的。
国米崛起,关键系于马罗塔
说到这里,就该解释一下我开头的“部分认同”了。
之所以不全部认同,是因为个人观点来看:苏宁作为投资者和俱乐部的掌门人,已经在整体运营层面帮助俱乐部达到了一个可以和尤文对抗的地步,接下来的崛起之路,不再单纯取决于苏宁,而是竞技层面实现意甲夺冠,乃至欧战奖杯。
这个竞技层面的崛起,取决于马罗塔。
个人观点:任用马罗塔,是苏宁在人事任命和管理层搭建上最令人赞赏的一笔。
专业,规划清晰,对意大利足球环境了如指掌,具备掌控力,这是如今意大利足坛最具领导力的主管。
从2010年入主尤文以来,马罗塔对于球队的操持,就被认为是带领尤文迅速崛起的最关键人物。他用免签加低价引入实力球员的方式,为尤文带来了托尼、皮尔洛、博格巴、卢西奥、阿内尔卡、赫迪拉和阿尔维斯,以及法国中场马图伊迪。2800万引进的迪巴拉已经成长为尤文锋线新刀,博格巴则给尤文换来丰厚的投资回报,更是显示出了他在投资引援上的敏锐眼光。
转投国米,马罗塔也将自己的锐利眼光带到了国米。免签戈丁、租借森西等一干实力球员只是开始,将引来欧洲大批球会垂涎的丹麦中场埃里克森以2000万欧元低价带到梅阿查,马罗塔的谈判能力让人折服。对于国米来说,或许这个赛季意甲冠军已经有些困难,但顺着马罗塔的持家道路发展下去,国米必然会成为让尤文头疼的争冠最大敌人。
另一层面上,马罗塔为国米树立起了豪门的脸面和规则。这一点,即便是在莫拉蒂时代,蓝黑也未曾做到。在伊卡尔迪事件上,国米的强硬态度和反应,更大意义上并不是经济上的收支和竞技层面上的人事任用问题,而是立明了作为豪门球队的立场和形象:国米不是幼儿园,不是伊卡尔迪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在劳塔罗转会传闻上的强硬立场,更是这种俱乐部理念至上的体现。从这点上来讲,马罗塔的领导,才是决定国米未来走向的一个关键因素。
另外还有一点小因素,涉及到本土足球环境的问题。
国米主席张康阳对格拉维纳的怒怼,可能遭致处罚,这很可能不是最后一次。作为外来者的苏宁,想要在意大利本土建立话语权和地位,马罗塔这样可以斡旋的管理层是必不可少的。看看拉齐奥主席洛蒂托对马罗塔的忌惮和排挤,你就明白马罗塔的地位重要,不光是在竞技层面。
最后插一句,埃利奥特请来朗尼克,某种意义上有复制国米马罗塔路线的意思。朗尼克在很多层面上跟马罗塔很像:有能力,有经验,有人脉,杀伐决断集于一身,要说量级和专业程度上,足以和马罗塔相当。区别只在于,马罗塔熟悉意大利足球,而朗尼克不具备这一点。
但在莫吉之后,意大利足坛也找不出第二个马罗塔。所以米兰的管理层更迭诉诸外求,也是无奈之举。这一点上差距看来很微不足道,但放在排外性很强的意大利足坛,其实有着天壤之别。当然就现在的米兰来说,管理者的专业和能力是第一位的,至于其他,可以以后慢慢再论。毕竟埃利奥特也没有长期持有的打算,只要朗尼克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米兰这个商品有了价格提升有了买主,就足够了。
近几年来,中资控股或者直接收购的外国球队越来越多,中国财团挥舞金元大棒,开始在欧洲职业赛场跑马圈地。目前比较著名的俱乐部有英超联赛中的南安普顿、狼队、西布朗维奇、阿斯顿维拉,西甲联赛中的格拉纳达和西乙联赛中的西班牙人,意甲联赛中的两支劲旅国际米兰和帕尔马,荷甲球队海牙,就连上赛季打进欧冠联赛的布拉格斯拉维亚,也有中资背景。
但是,这些中资背景的俱乐部,只有西班牙人队引进了中国国脚武磊,其他大部分球队根本就没有中国球员的身影,偶有中国球员出现,也只是在青年队镀金。难道这些俱乐部的管理层不知道引进中国球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吗?欧洲一线俱乐部的高层管理者,肯定具备了这个职位必须的能力、素养和眼光,所以他们考虑的问题一定比我们普通球迷更加透彻。
一家职业俱乐部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生存问题。想在残酷的联赛中生存下去,必须要保住联赛的参赛资格。一级联赛和二级联赛,球队的收入简直天壤之别,以英格兰足球为例,英超球队不仅可以从英超联赛的电视转播中收获一笔巨额费用,还会获得很多的广告赞助收入,此外球票收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而对于一支英冠球队,修理一下训练场馆都会让董事局头痛不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球队拼命也要留在英超联赛的原因。
如果引进了过多的中国球员,以目前中国球员的实力,球队能否保级都是一个问题。即使每场比赛只上一两名中国球员,也会成为球队的短板,这相当于变相降低了球队的实力。所以,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球员的能力还不足以立足欧洲一流联赛,不是人家不想引进,是根本没有人可以引进。
此外,中国年轻球员也不可能在青训球队中占据太大的比率,因为这涉及到球迷的认同。如果二线队培养的都是中国球员,不会让球迷有归属感。球迷们买票到现场看球,是表示支持这支球队,青训球队中过多的中国元素恐怕很难获得球迷的认同。
作为中国球员加入欧洲俱乐部,是占据非欧盟名额的,一支球队的非欧盟球员名额是有限制的,中国球员想要一个非欧盟名额,必须要具备比南美球员和非洲球员更多的优势,只有这样才会在欧洲俱乐部立足。
所以,想通过中资球队来作为中国球员留洋的方便之门,这个想法本身就有问题。职业足球从来靠的都是实力,只有像孙继海、杨晨、范志毅这样有实力的球员,才会获得欧洲职业球队的尊重,没有实力作保证,只想通过开方便之门锻炼球员,这样的球员恐怕永远也锻炼不出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资米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资米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